GB/T 5009.15—2003食品中鎘的測定(免費下載)/
耐破度儀
前 言
本標準代替GB/T 5009. 15-1996《食品中鎘的測定方法》。
本標準與GB/T 5009. 15-1996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修改了標準的中文名稱,標準中文名稱改為《食品中鎘的測定》;
——按照GB/T 20001. 4-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對原標準的結構進行了修改;
——增加了氫化物原子熒光光譜法作為第四法。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第一法由上海市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第二法由上海市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山西省衛生防疫站、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遼寧省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第三法由江蘇省衛生防疫站負責起草。
本標準第四法由廣西進出口商品檢驗局負責起草,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四川省衛生防疫站、北京市衛生防疫站參加起草。
本標準第四法主要起草人:袁愛萍、楊惠芬、強衛國、毛紅、劉麗萍、桑燕華。
本標準于1985年首次發布,于1996年第一次修訂,本次為第二次修訂。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各類食品中鎘的測定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食品中鎘的測定。
本方法檢出限:石墨爐原子化法為0.1μg/kg;火焰原子化法為5.0μg/kg;比色法為50 μg/kg;原子熒光法檢出限量為1.2 μg/kg;標準曲線線性范圍為0~50 ng/mL。
第一法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
2
耐破度儀原理
試樣經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石墨爐中,電熱原子化后吸收228.8 nm共振
線,在一定濃度范圍,其吸收值與鎘含量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3試劑
3.1 硝酸。
3.2 硫酸。
3.3 過氧化氫(30%)。
3.4 高氯酸。
3.5 硝酸(1+1):取50 mL硝酸慢慢加入50mL水中。
3.6 硝酸(0.5 moUL):取3.2 mL硝酸加入50 mL水中,稀釋至100 mL。
3.7 鹽酸(1+1):取50 mL鹽酸慢慢加入50 mL水中。
3.8 磷酸銨溶液(20 g/L):稱取2.og磷酸銨,以水溶解稀釋至1OO mL。
3.9 混合酸:硝酸十高氯酸(4+1)。取4份硝酸與1份高氯酸混合。
3. 10 鎘標準儲備液:準確稱取1.000g金屬鎘(99.99%)分次加20 mL鹽酸(1+1)溶解,加2滴硝酸,移人1 OOO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靹?。此溶液每毫升含1.0 mg鎘。
3. 11 鎘標準使用液:每次吸取鎘標準儲備液10.0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硝酸(0. 5mol/L)至刻度。如此經多次稀釋成每毫升含100.0ng鎘的標準使用液。
4儀器
所用玻璃儀器均需以硝酸(1+5)浸泡過夜,用水反復沖洗,最后用去離子水沖冼干凈。
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附石墨爐及鉛空心陰極燈)。
4.2 馬弗爐。
4.3 恒溫干燥箱。
4.4 瓷坩堝。
4.5 壓力消解器、壓力消解罐或壓力溶彈。
4.6 可調式電熱板可調式電爐。
5 分析步驟
5.1 試樣預處理
5.1.1 在采樣和制備過程中,應注意不使試樣污染。
5.1.2 糧食、豆類去雜質后,磨碎,過20目篩,儲于塑料瓶中,保存備用。
5.1.3 蔬菜、水果、魚類、肉類及蛋類等水分含量高的鮮樣用食品加工機或勻漿機打成勻漿,儲于塑料瓶中,保存備用。
5.2 試樣消解(可根據實驗室條件選用以下任何一種方法消解)
5.2.1 壓力消解罐消解法:稱取1.OO g-2.00 g試樣(干樣、含脂肪高的試樣<1.00 g,鮮樣<2.0g或按壓力消解罐使用說明書稱取試樣)于聚四氟乙烯內罐,加硝酸2 mL-4 mL浸泡過夜。再加過氧化氫(30%)2 mL-3 mL(總量不能超過罐容積的三分之一)。蓋好內蓋,旋緊不銹鋼外套,放入恒溫干燥箱,120℃-140℃保持3 h~4 h,在箱內自然冷卻至室溫,用滴管將消化液洗人或過濾入(視消化液有無沉淀而定)10 ml,-25 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滌罐,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勻備用;同時作試劑空白。
5.2.2 干法灰化:稱取1. OO g-5. 00g(根據鎘含量而定)試樣于瓷坩堝中,先小火在可調式電爐上炭化至無煙,移人馬弗爐500℃灰化6 h-8 h時,冷卻。若個別試樣灰化不徹底,則加1 mL混合酸在可調式電爐上小火如熱,反復多次直到消化完全,放冷,用硝酸(0.5 mol/L)將灰分溶解,用滴管將試樣消化液洗人或過濾人(視消化液有無沉淀而定)10 mL-25 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滌瓷坩堝,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勻備用;同時作試劑空白。
5.2.3 過硫酸鉸灰化法:稱取1. OO g-5. 00g試樣于瓷坩堝中,加2 mL-4mL硝酸浸泡th以上,先小火炭化,冷卻后加2. 00 g-3. 00g過硫酸銨蓋于上面,繼續炭化至不冒煙,轉入馬弗爐,500℃恒溫2h,再升至800℃,保持20 min,冷卻,加2 mL-3mL硝酸(1.O moUL),用滴管將試樣消化液洗人或過濾入(視消化液有無沉淀而定)lO mL-25 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滌瓷坩堝,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勻備用;同時作試劑空白。
5.2.4 濕式消解法:稱取試樣1. 00 g-5. 00g于三角瓶或高腳燒杯中,放數粒玻璃珠,加10 mL混合酸,加蓋浸泡過夜,加一小漏斗電爐上消解,若變棕黑色,再加混合酸,直至冒白煙,消化液呈無色透明或略帶黃色,放冷用滴管將試樣消化液洗人或過濾人(視消化后試樣的鹽分而定)lO mL-- 25 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滌蘭角瓶或高腳燒杯,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勻備用;同時作試劑
空白。
5.3 測定
5.3.1 儀器條件:根據各自儀器性能調至最佳狀態。參考條件為波長228.8 nm,狹縫0.5 nm-l.O nm,燈電流8 mA-10 mA,干燥溫度120℃,20s;灰化溫度350℃,15 s--20 s,原子化溫度1 700℃-2 3000C.4 s-5 s,背景校正為氘燈或塞曼效應。
5.3.2 標準曲線繪制:吸取上面配制的鎘標準使用液0.O、1.o、2.0、3.o、5.O、7.0、10.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相當于o.0、1.0、3.0、5.0、7.o、10.ong/ml,,各吸取10μL注入石墨爐,測得其吸光值并求得吸光值與濃度關系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5.3.3 試樣測定:分別吸取樣液和試劑空白液各lO tLL注入石墨爐,測得其吸光值,代入標準系列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中求彳導樣液中鎘含量。
5.3.4 基體改進劑的使用:對有干擾試樣,則注入適量的基體改進劑磷酸銨溶液(20 g/l。)(一般為<5μL)消除干擾。繪制鎘標準曲線時也要加入與試樣測定時等量的基體改進劑。
6 結果計算
試樣中鎘含量按式(1)進行計算。
X = (A1 — A2) X V X 1000/m X 1000 …………………………(1)
式中:
X——試樣中鎘含量,單位為微克每千克或微克每升(μg/kg或μg/L)
A1——測定試樣消化液中鎘含量,單位為納克每毫升(ng/mL);
A2——空白液中鎘含量,單位為納克每毫升( ng/mL);
V——-試樣消化液總體積,單位為毫升(mL);
m——試樣質量或體積,單位為克或毫升(g或mL)。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7 精密度
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20%。
第二法原子吸收光譜法
(一)碘化鉀-4-甲基戊酮一2法
8 原理
試樣經處理后,在酸性溶液中鎘離子與碘離子形成絡合物,并經4一甲基戊酮一2萃取分離,導A原子吸收儀中,原子化以后,吸收228.8 nm共振線,其吸收量與鎘含量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9 試劑
9.1 4 甲基戊酮一2(MIBK,又名甲基異丁酮)。
9.2 磷酸(1+10)。
9.3 鹽酸(1+11):量取10 mL鹽酸加到適量水中再稀釋至120 mL。
9.4 鹽酸(5+7):量取50 mL鹽酸加到適量水中再稀釋至120 mL。
9.5 混合酸:硝酸與高氯酸按3+1混合。
9.6 硫酸(1+1)。
9.7 碘化鉀溶液(250 g/L)。
9.8 鎘標淮溶液:準確稱取1.0000g金屬鎘(99.99%),溶于20 mL鹽酸(5+7)中,加入2滴硝酸后,移入l000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釋至刻度,混勻。貯于聚乙烯瓶中。此溶液每毫升相當于1.0 mg鎘。
9.9 鎘標準使用液:吸取10.0 mL鎘標準溶液,置于100 mL容量瓶中,以鹽酸(1+11)稀釋至刻度,混勻,如此多次稀釋至每毫升相當于0. 20μg鎘。
10 儀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11 分析步驟
11.1 試樣處理
11.1.1 谷類:去除其中雜物及塵土,必要時除去外殼,磨碎,過40目篩,混勻。稱取約5.00 g-10.oo g置于50 mL瓷坩堝中,小火碳化至無煙后移人馬弗爐中,500℃±25℃灰化約8h后,取出坩堝,放冷后再加入少量混合酸,小火加熱,不使干涸,必要時加少許混合酸,如此反復處理,直至殘渣中無碳粒,待坩堝稍冷,加10 mL鹽酸(1+11),溶解殘渣并移人50 mL容量瓶中,再用鹽酸(1+11)反復洗滌坩堝,洗液并人容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混勻備用。
取與試樣處理相同量的混合酸和鹽酸(1+11)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11.1.2蔬菜、瓜果及豆類:取可食部分洗凈晾干,充分切碎或打碎混勻。稱取10. 00 g-20. 00g置于瓷坩堝中,加1 mL磷酸(1+10),小火碳化,以下按11.1.1自“至無煙后移人馬弗爐中……”起依法操作。
11.1.3 禽、蛋、水產及乳制品:取可食部分充分混勻。稱取5.00 g~l0.00g置于瓷坩堝中,小火炭化,以下按11.1.1自“至無煙后移人馬弗爐中……”起依法操作。
乳類經混勻后,量取50 mL,置于瓷坩堝中,加1 mL磷酸(1+10),在水浴上蒸干,再小火炭化,以下按11.1.1自“至無煙后移人馬弗爐中……”起依法操作。
11.2 萃取分離
吸取25 mL(或全量)上述制備的樣液及試劑空白液,分別置于125 mL分液漏斗中,加10 mL硫酸(1+1),再加10 mL水,混勻。吸取0、0.025、0.50、1.50、2. 50、3. 50、5.00mL鎘標準使用液(相當0、0. 05、0.1、0.3、0.5、0.7、1.0μg鎘),分別置于125 mL分液漏斗中,各加鹽酸(1+11)至25 mL,再加10 mL硫酸(1+1)及10 ml。水,混勻。于試樣溶液、試劑空白液及鎘標準溶液中各加10 mL碘化鉀溶液250 g/L,混勻,靜置5min,再各加lO mL MIBK,振搖2min,靜量分層約0.5 h,棄去下層水相,以少許脫脂棉塞人分液漏斗下頸部,將MIBK層經脫脂棉濾至IO mL具塞試管中,備用。
11.3測定
將有機相導人火焰原子化器進行測定,測定參考條件:燈電流6 mA-7 mA,波長228.8 nm,狹縫0.15 nm-0.2 nm,空氣流量5 L/min,氘燈背景校正(也可根據儀器型號,調至最佳條件),以鎘含量對應濃度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或計算直線回歸方程,試樣吸收值與曲線比較或代人方程求出含量。
12結果計算
試樣中鎘的含量按式(2)進行計算。

式中:
X——試樣中鎘的含量,單位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
A1——測定用試樣液中鎘的質量,單位為微克(pg);
A2——試劑空白液中鎘的質量,單位為微克(pg);
m-試樣質量或體積,單位為克或毫升(g或mL);
V2——試樣處理液的總體積,單位為毫升(mL);
V1 ——測定用試樣處理液的體積,單位為毫升(mL)。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3精密度
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15%。
(二)二硫腙一乙酸丁酯法
14
耐破度儀原理
試樣經處理后,在pH6左右的溶液中.鎘離子與二硫腙形成絡合物,并經乙酸丁酯萃取分離,導人原子吸收儀中,原子化以后,吸收228.8 nm共振線,其吸收值與鎘含量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15 試劑
15.1 氨水。
15.2 混合酸:同3.9。
15.3 檸檬酸鈉緩沖液(2mol/L):稱取226.3 9檸檬酸鈉及48. 46 9檸檬酸,加水溶解,必要時,加溫助溶,冷卻后加水稀釋至500 mL,臨用前用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1 g/L)處理以降低空白值。
15.4 二硫腙一乙酸丁酯溶液(1 g/L):稱取0.1g二硫腙,加10 mL三氯甲烷溶解后,再加乙酸丁酯稀釋至lOO mL,臨用時配制。
15.5 鎘標準使用溶液:同9.9。
16 儀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17 分析步驟
17.1 試樣處理
17.1.1 谷類:去除其中雜物及塵土,必要時,除去外殼。
17.1.2 蔬菜、瓜果及豆類:取可食部分洗凈晾干,切碎充分混勻。
17.1.3 肉類食品:取可食部分,切碎充分混勻。
17.1.4 試樣消化:稱取5.00 9上述試樣,置于250 mL高型燒杯中,加15 mL混合酸,蓋上表面皿,放置過夜,再于電熱板或砂浴上加熱。消化過程中,注意勿使干涸,必要時可加少量硝酸,直至溶液澄明無色或微帶黃色。冷后加25 mL水煮沸,除去殘余的硝酸至產生大量白煙為止,如此處理兩次,放冷。以25 mL水分數次將燒杯內容物洗人125 mL分液漏斗中。
取與處理試樣相同量的混合酸、硝酸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17.2 萃取分離
吸取0、0. 25、0.50、1.50、2.50、3.50、5.0 mL鎘櫟準使用液(相當O、0.05、0.1、0.3、0.5、0.7、1.0μg鎘)。分別置于125 mL分液漏斗中,各加鹽酸(1+11)至25 mL。
于試樣處理溶液、試劑空白液及鎘標準溶液各分液漏斗中各加5 mL檸檬酸鈉緩沖液(2 mol/L),以氨水調節pH至5-6.4,然后各加水至50 mL,混勻。再各加5.OmL二硫腙一乙酸丁酯溶液(1 g/L),以氨水調節pH至5-6.4,然后各加水至50 mL,混勻。再各加5.0mL二硫腙一乙酸丁酯溶液(1 g/L),振搖2 min,靜置分層,棄去下層水相,將有機層放入具塞試管中,備用。
17.3測定
同5.3。
18結果計算
試樣中鎘的含量按式(3)進行計算。

式中:
X——試樣中鎘的含量,單位為毫克每千克(mg/kg);
A1——測定用試樣液中鎘的質量,單位為微克( t/g);
A2——試劑空白液鎘的質量,單位為微克(pg);
m——試樣質量,單位為克(g)。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9 精密度
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15%。
第三法 比色法
20 原理
試樣經消化后,在堿性溶液中鎘離子與6一溴苯并噻唑偶氮萘酚形成紅色絡合物,溶于三氯甲烷,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21 試劑
21.1 三氯甲烷。
21.2 二甲基甲酰胺。
21.3 混合酸:硝酸一高氯酸(3+1)。
21.4 酒石酸鉀鈉溶液(400 g/L)。
21.5 氫氧化鈉溶液(200 g/L)。
21.6 檸檬酸鈉溶液(250 g/L)。
21.7 鎘試劑:稱取38.4 mg 6澳苯并噻唑偶氮萘酚,溶于50 mL二甲基甲酰胺,貯于棕色瓶中。
21.8 鎘標準溶液:同9.8。
21.9 鎘標準使用液;同9.9,但稀釋至每毫升相當于1.0/ug鎘。
22 儀器
分光光度計。
23 分析步驟
23.1 試樣消化
稱取5. 00 g-10. 00 9試樣,置于150 ml,錐形瓶中,加入15 mL-20 mL混合酸(如在室溫放置過夜,則次日易于消化),小火加熱,待泡沫消失后,可慢慢加大火力,必要時再加少量硝酸,直至溶液澄清無色或微帶黃色,冷卻至室溫。
取與消化試樣相同量的混合酸、硝酸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23.2 測定
將消化好的樣液及試劑空白液用20 mL水分數次洗入125 mL分液漏斗中,以氫氧化鈉溶液(200 g/L)詞節至pH7左右。
吸取0、0.5、1.0、3.0、5,0、7.0、10.0 ml.鎘標準使用液(相當0、0.5、1.0、3.0、5.0、7.0、10.0 ug鎘),分別置于125 mL分液漏斗中,再各加水至20 mL。用氫氧化鈉溶液(200 g/L)調節至pH7左右。
于試樣消化液、試劑空白液及鎘標準液中依次加入3 mL檸檬酸鈉溶液(250 g/L)、4 mL酒石酸鉀溶液(400 g/L)及1 mL氫氧化鈉溶液(200 g/L),混勻。再各加5.O mL三氯甲烷及0.2 mL鎘試劑,立即振搖2 min,靜置分層后,將三氯甲烷層經脫脂棉濾于試管中,以三氯甲烷調節零點,于1 cm比色杯在波長585 nm處測吸光度。各標準點減去空白管吸收值后繪制標準曲線?;蛴嬎阒本€回歸方程,樣液含量與曲線比較或代人方程求出。
24 結果計算
同第18章。
25 精密度
同第13章。
第四法 原子熒光法
26原理
食品試樣經濕消解或干灰化后,加入硼氫化鉀,試樣中的鎘與硼氫化鉀反應生成鎘的揮發性物質。由氬氣帶人石英原子化器中,在特制鎘空心陰極燈的發射光激發下產生原子熒光,其熒光強度在一定條件下與被測定液中的鎘濃度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27 試劑
27.1 硫酸(優級純)。
27.2 硝酸(優級純)。
27.3 高氯酸(優級純)。
27.4 過氧化氫(30%)。
27.5 二硫腙一四氯化碳溶液(0.5 g/L):稱取0.05g二硫腙用四氯化碳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混勻。
27.6 硫酸溶液(0. 20 mol/L):將ll mL硫酸小心倒人900 mL水中,冷卻后稀釋至1 000 mL,混勻。
27.7 硫脲溶液(50 g/L):稱取10 9硫脲用硫酸(0. 20 mol/L)溶解并稀釋至200 mL,混勻。
27.8 含鈷溶液:稱取0.4038g六水氯化鈷(CoCI2:.6H2O),或0.220g氯化鈷(CoCl2),用水溶解于100 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當于1 mg鈷,臨用時逐級稀釋至含鈷離子濃度為50 ug/mL。
27.9 氫氧化鉀溶液(5 g/L):稱取1g氫氧他鉀,用水溶解,稀釋至200 mL,混勻。
27.10 硼氫化鉀溶液(30 g/L):稱取30 9硼氫化鉀,溶于5 g/L氫氧化鉀溶液中。并定容至
1 000 mL,混勻,臨用現配。
27.11 鎘標準儲備液(1. 00 mg/mL):同3.10。
27. 12 鎘標準使用液:精確吸取鎘標準儲備液,用硫酸(0. 20 mol/L)逐級稀釋至50 ng/mL。
28 儀器
28.1 雙道原子熒光光譜儀,附編碼鎘空心陰極燈,可編程斷續流動進樣裝置或原子熒光同類儀器。
28.2 控溫消化器:試驗所用玻璃儀器、消解器均需用硝酸(1+9)浸泡24 h以上,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后待用。
29 分析步驟
29.1試樣消解
稱取經粉(搗)碎(過40目篩)的試樣0. 50 g-5.oo g,置于消解器中(水分含量高的試樣應先置于80℃鼓風烘箱中烘至近干),加入5 mL硝酸十高氯酸(4+1),1 mL過氧化氫,放置過夜。次日加熱消解,至消化液均呈淡黃色或無色,趕盡硝酸,用硫酸(0. 20 mol/L)約25 mL將試樣消解液轉移至50 mL容量瓶中,精確加入5.0 mL二硫腙一四氯化碳(0.5 g/L),劇烈振蕩2 min,加入IO mL硫脲(50 g/L)及1 mL含鈷溶液,用硫酸(0. 20 mol/L)走容至50 mL,混勻待測,同時做試劑空白試驗。
29.2 標準系列配制
分別吸取50 ng/mL鎘標準使用液0.45、o.90、1.80、3. 60、5. 4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硫酸(0. 20 moUI_)約25 mL,精確加入5.O mL二硫腙一四氯化碳溶液(0.5 g/L),劇烈振蕩2 min,加入10 mL硫脲(50 g/L)及1 mL含鈷溶液,用硫酸(0. 20 moUL)定容至50 mL(各相當于鎘濃度0.50、1. 00、2. 00、4.00、6. 00 ng/mL),同時做標準空白。標準空白液用量視試樣份數多少而增加,但至少要配200 mL。
29.3 測定
根據各自儀器型號性能、參考儀器工作條件,將儀器調至最佳測定狀態,在試樣參數畫面輸入以下參數:試樣質量(克或毫升)、稀釋體積(45 mL),并選擇結果的濃度單位。逐步將爐溫升到所需溫度,穩定后測量。連續用標準空白進樣,待讀數穩定后,轉入標準系列測量。在轉入試樣測定之前,再進入空白值測量狀態,用試樣空白液進樣,讓儀器取均值作為扣底的空白值。隨后依次測定試樣。測定完畢后,選擇“打印”報告即可將測定結果自動打印。
30 結果計算
試樣中鎘的含量按式(4)進行計算。
式中:
X——試樣中鎘的含量,單位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
A1——試樣消化液中的鎘含量,單位為納克每毫升( ng/mL);
A2——試劑空白液中鎘含量,單位為納克每毫升( ng/mL);
V——試樣消化液總體積(水溶液部分),單位為毫升(mL);
m——試樣質量,單位為克或毫升(g或mL)。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1 精密度
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10%。
相關推薦:
耐破度儀